按語:抗戰後期中美兩國聯合對日作戰,關係空前緊密,除了軍事、外交等方面外,在宣傳上也有合作。中美有較大文化差异,遠隔萬里,戰時交通困難,內地物資缺乏。美方依靠與中方機構和個人的密切協作,在華宣傳取得了一定效果,但至今少爲研究者和公衆所知。七七事變後全民無分男女老幼,同仇敵愾,一起抗戰。中國知識份子和藝術家們也都紛紛以自己的專長代替槍炮,共赴國難。比諸作家等其他知識份子群體,漫畫家投身抗戰的比例應爲最高。他們苦撑八載,不弃手中畫筆,畫出了中國漫畫史上最輝煌的篇章。其中很多曾參加美在華合作宣傳工作,共同抗日。張文元原籍江蘇太倉,是抗戰期間作品最多的著名漫畫家,兼擅國畫。抗戰後期曾在昆明美國戰時情報局心理作戰處工作,晚年居住上海。
中國近代口述史學會進行的「二戰中美在華合作宣傳」項目,多年來在各地的檔案館、圖書館查閱了大量有關資料,幷進行了部分口述訪問,系統搜集和整理了抗戰後期的各種有關宣傳品。這些宣傳品數量衆多,不少爲首次發現,可彌補有關空白。本篇爲該項目的成果之一,介紹張文元的漫畫作品及我們發現的斯坦福大學坎托藝術中心(Cantor Arts Center)藏張文元〈愈炸愈強:重慶大轟炸〉9條屏(另一條屏爲徐悲鴻購去,下落待尋)、〈重慶滋味:街頭小館〉6條屏(上有馮玉祥題詩)畫作。張文元的早期畫作現多不存,這二套記錄抗戰陪都情况的傑作,彌足珍貴。
感謝本會顧問馬大任先生生前對本項目的關心,本會紐約分會前會長禤福輝先生和各位會員的大力支持,張文元的兒子張偉德先生接受訪問和提供部分圖片,姚楠小姐進行訪問,楊琳、阮穎詩、翁佳茵、羅嘉煬小姐協助整理錄音。美國坎托藝術中心Peg Brady女士協助, Sim Eloïse Simley博士全力支持,重慶高佳博士答疑,上海萬嘉茵小姐,廣州劉婉盈、羅嘉煬小姐和吳振鋒先生幫忙收集資料,此特致謝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