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中和女士 口述 姚楠 訪問 吳章銓 孔強生 整理
文革後工作
當時有好多兩航的人都在北京,楊宏量、金煥章等這些人是我父親經常提起的。這個階段他最大的貢獻是參考外文資料,翻譯了《民航的安全營運》,那是中國的第一本。
王鶴年先生費時一年翻譯的《民航的安全營運》封面。去世後妻子將遺稿捐贈民航,1984年出版
文革以後,從75到80年,他翻譯了很多領航的文章,刊登在《國外民航科技》上。可惜他過世太早了,要不然,他的著作會很多。爸爸真了不起。
他有一些朋友是在中科院等地方,能夠借到美國的《國家地理雜誌》,還有《時代週刊》等一些比較知名的當時市面上很少見的那些英文雜誌。拿回來看了之後他覺得有興趣的、有意義的文章,就給翻譯下來投稿。有的是技術性的,像航空領域,有的是自然科學方面的。他拿回來之後我們都覺得裏面圖片特別好看,有很多地方特有意思。當時沒有什麼複印機,有時候原文有配圖,比如說一隻小鳥,就讓我幫著給他臨摹一個。拿一張比較透明的紙,覆在上面,先勾出大概輪廓來,拿開來之後再畫細緻的部分。畫好就給報社寄去。後來有複印機了,他就去複印。
他非常熱愛民航工作。雖然文革深受迫害,還是一直心繫著中國民航事業,還是堅信,他為報效祖國,赤手空拳從香港回來這條路沒走錯。
親情
爸爸之前一直在外地,不在家,他每年回來探親一個月,基本上是夏天。所以我很少和我爸接觸,一年只有一次。那一個月有時候會帶著我去逛東安市場,那裏有中國書店和賣英文原版書的舊書攤兒。他老是帶著我到那兒淘書去。我小學時候那會兒,父親都是很有針對性、很有目的性地給我買各種小人書,那些世界名著,或者是中國的四大名著,《東周列國志》,中國歷代名人,那會兒我的小兒書特別多。有時候他也會帶我去一趟公園,看個什麼畫展,我爸爸他非常喜歡看畫展。他特別喜歡看漫畫。他的英文特別好,寫的字也特漂亮。他唱英文歌也唱得非常好。他在美國學飛行時起,一直喜歡喝咖啡。我小時候就覺得我爸爸特有紳士風度,有那種氣質。
爸爸沒有什麼太多愛好。他是一個特別愛看書的人,那些同事都管他叫行走的文庫。古今中外,歷史上的故事也好,外國的歷史也好,亂七八糟的事他全都知道,基本上你就問不倒他。原來我們家的英文書多極了,他買過好多英文的小說,家裏書架上英文版的世界名著,幾乎都是全的。我們原來住的四合院那個房子後邊有一個小小長過道,很陰涼。他夏天拿一本外文書,就坐在後邊小過道裏,有時候在廊子上啊,一個人看書。看得高興了,比如看到特別精彩,他會用英文唸一段。
我們小時候那會兒不學英文的。爸爸實在也沒有怎麼教我們。我印象裏就是他挺注重我的全面發展,就是素質教育。爸爸一些言行,或者是身教,對我有很大影響。他是一個特別愛學習的人,所以呢我跟我哥哥吧,也都愛看書,愛學習。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就給我買字帖,寫毛筆字。開始練顏真卿。練了一陣之後,他又給我推薦,說褚遂良的字娟秀,適合女孩兒學。有顏真卿的骨架子,再有褚遂良的細膩的勁兒,最好。我又練過一陣。後來他又給我講懷素狂草什麼的,說是讓我多見識一些。
冤情平反
76年的時候四人幫粉碎了。之前他就和潘伯伯、楊伯伯他們好多人,經常地互通信息,找人為他們的冤案投訴上告,可一直就是石沉大海,沒有影兒。我們當時住在十二條的院子裏。突然有一天,他去了北屋房東老太太三兒子王云琨家。王云琨也是兩航的,在中航營業處,起義回來後去燕京大學讀書,後來到中學教書,沒有受到民航的衝擊,跟爸爸很有共同語言。那天粉碎四人幫,當時還沒有完全公開,他們兩個人就在院子裏,用英語對話,我也聽不懂,反正就看著他們兩人激動得不得了啊,在院子裏那邊來回地踱步,興高采烈,眉飛色舞。當天晚上,傳說四人幫被粉碎了。但是民航的這個事兒呢,還是遲遲地沒有落實。
爸爸是80年3月10號晚去世的,突發腦溢血,很快過世了,去世時候六十四歲。那之前,想讓他出國去國際民航組織擔任職務。何鳳元(駐國際民航組織代表)和爸爸認識,關係很好(1)。爸爸說,你起碼得給我平反,對吧?我現在還背負著「反革命」的身份,怎麼出去給你幹事兒呢?可是上邊說這是一個大案子,我這兒也給你結不了案。爸爸不去,只能派一個政治條件好的年輕共產黨員去了。去了業務不行,整天地發傳真來。上級給他想辦法,還是不行(2)。
父親去世之後,我們家只有我跟我哥哥兩個人工作,工資很少,我母親退職沒有退休金的,還要照顧那個姥姥,生活就成了問題。我找爸爸那些老同事,他們鼓勵我去把這個政策落實了,才好談下一步的撫卹金和贍養問題。我就趕快四處跑啊,民航的好多伯伯朋友,都給我幫忙。託了好多人,最後一直託到香港《大公報》社長費彝民先生,通過費先生找到胡耀邦,才把這個事情搞定,給我爸爸徹底平反。他10號去世,20號開追悼會,在追悼會上的悼詞等於一個平反的結論。這十天之內,我就跑了那麼多地方,才弄下來這個結果。但是我爸爸自己沒有看到這一天。
王鶴年先生追悼會,前排左二為民航局副局長張瑞靄(曾任飛行大隊大隊長),左四潘國定,前排右三為王女士
(1)何鳳元(1913-1977),江蘇宜興人,蘇州中學、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。1933年加入中共,曾任清華支部書記、北平市委組織部長,組織和參加一二九運動,後脫黨。1939年加入中航,1946年起任駐香港辦事處處長。北歸後歷任民航局業務處副處長、處長,國際處處長、四局局長。文革中被迫害,1974年任駐國際民航組織代表。何資歷較深,英文流利,熟悉民航業務,長期主管民航外事工作,工作出色,和王鶴年先生是蘇南同鄉和蘇州中學校友。
(2) 1947年國際民航組織(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,簡稱ICAO)成立,中國是創辦國之一,中航總經理劉敬宜曾參與籌備並當選副理事長。七十年代北京代替台北在國際民航組織的席位,何鳳元任駐國際民航組織代表。1977年何去世後繼任者不適其職,工作不佳。徐克繼〈我國參加國際民航組織工作經過及改進建議〉,《中國民航史料通訊》第25期,北京,1986。
未經本會許可,不得轉載。